顺友物流IPO:受“关税闹剧”冲击,跨境物流 “突围战” 拉响
来源:IPO日报
近日,深圳市顺友跨境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顺友物流”)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资金,以加速跨境物流业务的全球化布局 。
作为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站式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顺友物流深度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过去二十年 ,中国凭借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在全球市场持续渗透,带动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公司依托先发优势构筑了以直发物流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不过当前公司高度集中的业务结构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收紧直接抑制核心市场需求,单一业务模式下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新布局的海外仓、头程物流等业务尚处投入期,市场拓展进度及盈利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
此次IPO能否助力公司突破业务结构瓶颈 ,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化物流网络,正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
制图:佘诗婕
利润回落
据悉 ,顺友物流由姚云与王浩霖于2008年在中国香港地区创立,早期以跨境物流服务起步。2016年至2021年间,公司先后设立广州市顺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广州顺友”) 、东莞市顺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东莞顺友 ”)及深圳顺友跨境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顺友跨境有限公司”)等实体 ,并于2021年5月在深圳前海注册成立股份公司 。
截至2025年4月7日,姚云、殷留安夫妇及其控制的深圳市安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安云投资”)、 深圳安云非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安云非凡 ”) 、 深圳嘉德润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简称“嘉德润和”)为公司控股股东,姚云本人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主导公司战略规划与管理。
2022年9月,国家服贸基金对顺友物流投资3000万元,投后估值达8.3亿元。该基金由财政部、商务部 、招商局集团于2018年1月联合发起 ,系国家级产业投资平台。
截至招股书披露,顺友物流业务覆盖中国内地主要外贸城市(深圳、广州、东莞、义乌 、宁波、苏州)、中国香港及美国,服务网络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日均包裹处理量13万件 。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下称“报告期 ”),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84亿元 、15.06亿元、15.22亿元 ,呈阶段性增长,但盈利表现波动显著,毛利从7316万元增至1.58亿元后回落至1.02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6.2%、10.5% 、6.7%;净利润在2023年达7347万元峰值后,2024年同比下降40%至4388万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由2023年的1.59亿元转为2024年的-2726.3万元,大幅下降。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贸易应付款项减少 ,二是单一主要客户交易规模上升导致贸易应收款项相应增加,综合影响了当期现金流表现 。
与此同时,2024年贸易应收款达1.71亿元 ,较2023年增长43.6%;同期,周转天数从30天延长至34天,资金周转效率承压。
业务集中直发物流
顺友物流核心业务高度集中于直发物流服务,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达96.1%。
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 B2C 出口电商直发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约5000家服务商中前10名仅占21.9%的市场份额,顺友物流以0.5%的份额位列第9,面临国际巨头快递公司DHL(敦豪)、FedEx(联邦快递)及国内同行的双重竞争压力 。
目前 ,顺友物流的业务高度集中在直发物流服务,对直发物流业务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中,顺友物流2024年直发物流收入占比高达96.1%。
招股书显示 ,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平台及卖家 。报告期内,公司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5.8%、36.2%及28.9%。同期,公司向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共分别占总收入的60.2% 、51.5%及52.4%。
依托跨境物流服务网络,公司有效连接全球电商消费市场 。客户规模稳步扩容 ,从2022年的逾2400名增至2023年的逾3300名,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逾4000名。第三方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及2024年公司整体客户留存率均保持在70%以上 ,客户粘性较强。
关税冲击
从区域收入结构看,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北美洲收入占比从 23.4% 提升至 37.1%,欧洲市场占比由 32.2% 微增至33.8% ,而南美洲、亚洲及大洋洲收入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 ,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这是在今年2月份短暂取消后的又一次执行 。根据美国最新关税政策 ,5月2日起,中国出口到美国货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包裹,需要缴纳相当于货值120%或每件100美元的关税;6月1日起,将进一步上调至每件200美元。
而美国挑起的“关税闹剧” ,导致一大批中美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月25日报道称,受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影响,美国的电商平台已经有部分商品涨价 。
报道称 ,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 、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 ,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
一位跨境电商工作者向记者表示:“关税成本最终将转嫁至终端消费者与卖家两端,可能引发‘供给端缩量 — 需求端抑制’的恶性循环。 ”
顺友物流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美国关税政策的进一步变化可能抑制客户需求 ,增加成本,且美国的贸易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公司难以预测和应对政策快速调整的风险 。考虑到美国针对中国电商公司的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公司已自2024年下半年战略性的缩减以美国为目的地的直发物流服务。此外,公司正不断扩大跨境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范围,并坚定地渗透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