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科技这一募投项目上市不久便终止,多年来进度停滞,又不见落成“转固” ,背后有何隐情?
4月伊始,在大盘调整背景之下,作为“果链 ”企业之一的朝阳科技(SZ002981)股价振幅较大 ,在2024年年报披露次日(4月8日)甚至跌停,并在9日一度下探至16元/股,股价创年内新低。
虽然股价在年报披露次日遭遇跌停 ,但朝阳科技去年业绩还算不错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7.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增长21.24%、下滑3.31% ,扣非后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增加32.20%。
一系列数据背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 ,朝阳科技的一项在建工程项目让人颇感疑惑——其2021年已宣布终止投资的“现代化电声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声项目),截至2024年报披露时仍被放在“在建工程”科目内,且工程进度已停滞不前,同时年内计提319.39万元减值准备。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 ,如果不是接连发生的“意外 ”,2020年4月上市的朝阳科技,可能在4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北方“根据地” 。但在投入2000多万元后 ,募投项目厂房建设的停工 、终止,以及创始人的突然离世,让其全资子公司——莱芜朝阳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至今仍只能“租房”。
与此同时 ,北方公司的收入规模出现连年下滑,并在2022年出现由盈转亏。2024年年报干脆不再单独披露其业绩 。
记者实探:厂房部分封顶
有人在这里养鸡鸭
电声项目建设情况如何?是否已投入使用?新增投入缓慢,为何也不见转入固定资产?带着这些疑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电声项目所在地——山东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西大街以南、凤城街道叶家庄居委会以北。
4月中旬,一场罕遇的大风出现在鲁中地区,绿油油的麦浪在风中荡起,构成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这让与之紧邻的一处厂房 ,显得愈发突兀 。这处未建完的厂房便是电声项目,已落寞于此四个年头。
距离电声项目所在地的不远处,是北方公司所在地。在附近村民印象中 ,这家公司已经成立10余年、每年能够贡献几百万元税收而且厂里的工人收入也稳定,着实是一家不错的企业 。但他们可能不清楚,如果不远处那个生产基地没有停摆的话 ,北方公司的生产规模本可以更大。
4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电声项目现场看到,这里有4栋水泥建筑。其中两栋已经封顶 ,另两栋未完工建筑的顶端矗立着早已生锈的钢筋,工地围挡内部散落着一些看护人员饲养的鸡鸭等动物。
电声项目是朝阳科技2020年IPO时的募投项目之一,当时朝阳科技拟募资3.67亿元,其中1.47亿元投向电声项目 ,实施主体正是北方公司 。
按照朝阳科技2020年4月份的招股书,电声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达产后将形成入耳式耳机每年1000万个 、蓝牙耳机每年100万个的生产能力 ,解决相应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带来的产能瓶颈问题,并为公司创造年均收入3.79亿元、年均净利润3914.52万元。
近4000万元的净利润,即使放到2024年 ,也可以占到朝阳科技合并报表净利润的三成以上。不过,朝阳科技在上市次年的2021年11月宣布终止对电声项目的投资,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 。
终止公告中,朝阳科技给出解释:电声项目在2017年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规划和立项,而耳机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特别是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异军突起 ,对入耳式耳机 、有线蓝牙耳机造成较大冲击。
在年报里,电声工程进度
多年维持在60.60%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虽宣布终止该募投项目 ,但朝阳科技还表示,公司也将重新考虑规划该项目,并以自有资金完成建设。
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朝阳科技还宣称,当时的主要在建项目之一便是莱芜现代化电声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然而,从近年的年报看 ,依靠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对这一项目的投入并不多。在朝阳科技披露的2022年、2023年财报中,“在建工程 ”项目里电声项目的工程进度一直停留在60.60%。至于为何停滞 ,则在朝阳科技2024年报可找到“端倪”——电声项目2024年新增投入为零,工程进度仍维持60.60%不变 。
记者还注意到,2024年报中,朝阳科技还针对电声项目计提了319.39万元减值准备。截至去年底 ,该在建工程的预算金额是4058.61万元,期末账面余额2470.39万元,计提减值后账面价值为2151.00万元。记者查询发现 ,这是朝阳科技首次对该在建工程项目计提减值准备 。
此外,记者注意到,朝阳科技在2021年宣布终止该项目的公告中介绍,截至2021年10月30日 ,该项目已使用募集资金4058.61万元,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1.06亿元(不含理财收益、银行存款利息)。
但在2021年—2024年各年度报告的在建工程项目介绍中,“4058.61万元”是电声项目在建工程“预算数 ” ,而非已投入的金额。
至于投入金额,2021年—2024年各年度期末,电声项目在建工程余额分别是2274.56万元 、2459.59万元、2470.39万元和2470.39万元 ,后三年对应年度增加额是185.03万元、10.8万元及0元。
另外,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朝阳科技2021年度《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中也记载,电声项目截至当年末已投入4058.61万元 ,投资进度为调整后投资总额的100%(如下图) 。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项目闲置背后:
曾尝试重启 ,但意外不断
项目长期停滞的原因是什么?记者现场调查了解到,电声项目建设过程中,因诉讼拖延 ,曾尝试重启,然而“意外不断”。
“原本工期计划只有200多天,但施工方干干停停 ,后来直接和公司打起了官司,已经停工好几年了。 ”在现场与记者交流时,北方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取了一份当地法院于2022年9月2日作出的 、案号为“(2022)鲁0116民初224号”的民事一审判决书。该判决书显示 ,在2019年5月26日、2020年3月,北方公司与山东军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军辉)先后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水电安装工程协议书》等3份合同,北方公司将电声项目1#车间、职工宿舍楼、2#车间 、科研楼工程发包给山东军辉施工。
其中 ,1#车间、宿舍楼实际开工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工期约定为210天;2#车间、科研楼实际开工时间为2020年4月1日,约定工期为270天 。前述项目的水电安装工程的合同约定工期为9个月,开工日期为2020年4月1日 ,竣工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但此后电声项目的施工一直未能如期推进。在上述判决书中,北方公司称,由于山东军辉施工人员不足 、材料不到位等原因 ,工期严重延误,项目于2021年6月完全停工 。
法院判决书显示,因上述工程存在工期严重延误 ,监理机构也多次发函要求军辉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施工进度,但双方各执一词 ,未能复工。北方公司遂于2021年9月14日通知山东军辉解除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山东军辉于2021年9月16日收到该通知。
这之后两个月,上市公司层面公告宣布终止该募投项目 。
4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山东军辉方面 ,相关人士称需咨询法务后再做回复,但截至4月23日发稿时,记者并未获得相关回应。
前述判决书中 ,法院查明,截至2020年9月30日,北方公司共计支付工程款2678万元。朝阳科技2022年报中披露 ,法院裁决山东军辉返还北方公司款项308.4万元及利息等,报告期内已执行完毕。
“与山东军辉解除合同后,公司也不想让这个项目停在那 ,北方公司这些年一直是租用厂房,当地政府方面也不想让项目就此搁置,并与公司一同想办法 。 ”前述北方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上述说法也得到了北方公司所在地相关人士的印证。该人士表示 ,就电声项目的后期建设,政府方面在2024年初曾与朝阳科技董事长、原实控人沈庆凯直接联系,希望继续推动项目的建设 。毕竟该项目前期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后续可能几个月就能完工。
但就在电声项目建设即将重启时 ,朝阳科技时任董事长沈庆凯于2024年2月28日不幸离世,再次打乱了电声项目后续的计划。
由盈转亏,项目运营公司逐渐边缘化
记者注意到 ,朝阳科技此前先后在越南、印度设立生产基地 。但在2023年底,朝阳科技称律笙(印度)电子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不及预期,已处于关闭状态 ,后续将对相关资产进行清理。朝阳科技2024年报披露,公司拥有东莞 、广州、莱芜、贺州四大国内生产基地以及越南海外生产基地。
虽然仍作为上市公司的生产基地之一,但从业绩来看 ,本为拓展北方地区市场而设立的北方公司,自2020年以来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扮演的角色愈发边缘化 。
在朝阳科技2020年至2022年间关于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的分析中,北方公司一直被纳入披露范围 ,但其净利润呈现下滑状态。
这家公司在2020年尚能实现627.54万元净利润,但在2021年时净利润已经下降至18.28万元,到了2022年,甚至出现136.54万元亏损。在随后的2023年 、2024年 ,北方公司连续两年未出现在“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名单中 。
在与《每日经济新闻》交流时,多位了解北方公司经营情况的人士表示,业绩变化一方面与公司战略和产品结构变化有关 ,另一方面,电声项目至今未能建成,多少也有影响。
但北方公司具体产品是什么?在当年的招股书中 ,朝阳科技表示,北方公司主要定位于服务北方地区客户,为客户提供入耳式耳机和蓝牙耳机。电声项目投产后预计显著提升公司对北方市场的辐射能力,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 ,降低公司的内部运作成本。
4月15日上午,北方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北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目前有200多名员工,产品主要为数据线等线材 。
对于莱芜基地的具体经营情况、后续建设计划等问题,记者于4月18日向公司发送了邮件 ,并曾前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的朝阳科技实地采访,但均未能得到公司的进一步回复。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自担 。)
记者|彭斐 吴泽鹏
编辑|何小桃 文多 杜恒峰